铭记初衷,方能砥砺前行。杨阳助理教授主要从事铁电、压电功能陶瓷的理论和性能优化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作为核心成员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青年科学家、国家联合基金-“叶企孙”科学基金以及陕西省重点研发等科研项目,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Acta Materialia等国际物理、材料方面顶级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模范党员等表彰奖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她坚守初心、踏实做事、以心育人,时刻不忘人民教师的使命与担当。
踏实科研,要创新更要严谨
回首过去,杨阳与十大正规足球外围网站的缘分要追溯到13年前。19岁时,她进入十大正规足球外围网站开始求学之路,攻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虽然外界对材料专业不太看好,但是她仍对这一专业充满了兴趣,她认为,“材料是国家工业发展的根基,新材料的发展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的关键。”因此,本科毕业后,她选择保研至本专业继续深造,跟随任晓兵教授开始对压电陶瓷这一重要的功能性材料进行学习和研究。博士期间,杨阳获得了参与国家留学基金委留学项目的机会,前往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联合培养。回国后,她顺利加入十大正规足球外围网站,担任助理教授一职。
博士求学期间,杨阳聚焦于压电陶瓷高性能的理论研究,提出创新想法并反复实验验证。“当你对科研抱有好奇心的时候,它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在以实践检验理论创新可行性的过程中,她逐渐加深对研究内容物理机理的理解,这也进一步增强了她对学术研究的兴趣。
在科学研究领域,创新思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踏实和严谨则更是研究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踏实的研究态度意味着研究者需要进行深入的实验和精细的数据分析,确保每一个步骤都经过严谨的考量和验证,以揭示科学的真相。同时,严谨的研究态度要求研究人员在科研时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和严密的逻辑,以确保得出的研究结果具有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为科学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杨阳的首个研究课题经历了长达五年的精心打磨。从样品的制备、性能的测试、机理的分析,到论文的撰写、投稿及发表,每一个环节她都倾注了无数心血。为了阐述全新的研究机理,她反复核实实验结果,力求深入理解每一个实验现象背后的物理机制,以便能够清晰准确地解释和阐述所得到的实验结果。最终,这一卓越的工作在物理学顶级期刊上发表,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反响。
开始工作之后,杨阳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未来的研究方向,并规划接下来几年的研究课题。当时,压电陶瓷领域的研究热点集中在电介质储能上,这一方向的实验周期短,测试相对简单,机理也不复杂,因此论文发表的数量多且速度较快。然而,杨阳仍然坚守着她的初心,继续深化博士期间的研究内容,持续探索这个她既感兴趣又熟悉的科研方向。她明确表示:“如果一味地追逐热点,那么我可能会在众多的热点上浅尝辄止,从而无法深耕某一特定的科学问题。这样,我做科研的初衷也就迷失了。”
杨阳指导学生实验
以心育人,是良师更是益友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杨阳对待学生既严格又亲切。教授学生实验方法与经验,指导他们选择合适自己的科研方法,协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是她每天要做的事情。她深知作为导师,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科研成果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将汇聚为学生一生宝贵的财富。因此,她采用启发性和引导性的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并致力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生活中,杨阳老师总是热心倾听学生的困惑和烦恼,用关心和鼓励的话语给予学生力量。在学生面临就业压力的时候,她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心理状态,积极为他们推荐适合的工作单位,协助学生修改简历,与他们一起讨论目标企业与面试技巧。当学生遇到挫折时,她悉心宽慰学生,鼓励他们重新振作,在挫折中砥砺前行。当学生遇到难以攻克的科研关卡时,杨阳老师会与他们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引导的方式帮助他们打开思路。她经常以己为例,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永不放弃。她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与担忧,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以心育人,以情感人。
杨阳认为,老师不仅是学生的学术指导者,更是他们的人生的领航人。她以身作则,展现了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人格魅力,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她的付出和努力也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评价。一位学生曾经说:“杨阳老师是我最喜欢的一位老师。”这句简单的评价成为激励她继续努力的动力源泉。实际上,以心育人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杨阳老师的人格魅力和使命担当。她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对他们的学业和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是对我来说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杨阳与课题组学生合影(第一排左3)
不忘初心,是坚守更是热爱
漫漫求学生涯中,杨阳有幸遇到了许多良师。这些老师用他们的关爱和教诲在她心中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在初高中时期,这颗种子逐渐生根发芽:“如果将来我能成为一名老师,能够指引哪怕一小部分人走向更好的人生道路,那该是多么有意义的事业啊。”因此,当杨阳博士毕业面临就业选择时,留校成为了她的首要选择。满怀着对科研的热忱与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期待,她来到前沿院,将自身的科研背景和专业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为学生提供高质的教育与引导,为培养堪当时代重任的青年学子而不懈奋斗。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对教育事业和科研的炽热热爱,是杨阳在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动力和坚定信念。这份热爱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激发着她不断进取,为培养出更多杰出的学生和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攻克科研难题而拼搏奋斗。